建材团购要小心“团购陷阱”
现在很多的建材商家或者装饰网时不时组织、网站不遗余力宣传、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参加的情景,让团购从一种偶然现象成为了一种常态。但是一些参加过团购的消费者仍然会存在疑问: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觉落入了团购的促销“陷阱”?
炎炎夏日,家居建材市场进入了传统的淡季,然而不平淡的是,“抄底团购火热召集中”、“历史价限量抢购”、“专场特惠只限一天,全场3.N折起”……如此夺人眼球的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家居建材网站和论坛的团购信息之中。
“团购”已然成为了当下家居建材行业的新宠,甚至成为了市场淡季时某些企业的“救命稻草”。
真正的团购,指的是一定数量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较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根据薄利多销、量大价优的原理,消费者往往可以得到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而商家也可以通过大量的产品销量来弥补产品价格的优惠。
“团购”这一营销模式起初产生之时,商家会参考前来参与团购的消费者数量,并根据销售量来确定产品价格或折扣幅度,并且价格和折扣幅度是需要参与团购者进行保密的,并不会将之公之于众。
然而,当今家居建材市场的团购活动已经演变为一些商家的日常营销方式,即打着“团购”的旗号来做日常促销。当商家找不到好的理由时,往往就会用“团购”这顶无所不能的帽子来进行促销,以价格作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前来选购。
为数不少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团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家居建材团购“甜蜜”背后风险犹存。
很多商家存在“先涨价再打折”的促销伎俩,在团购活动中仍然可以寻觅到踪影。其次,团购商品的价格便宜,售后服务也有可能跟着缩水。另外,不少团购活动还伴随着限时签单、限量抢购、支付全款等各项限制性条款。
由于目前暂无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管家居建材团购市场的不规范交易行为,专家建议团购的参与者应当尽可能通过签订团购协议的方式来规避各种风险。尤其是购买一些大件商品时,一定要咨询律师或其他相关人士。
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家居建材团购领域鱼龙混杂,出现各种纠纷及欺诈现象在所难免。
有关专家表示,无论是团购还是非团购,都包含着经营者与消费者这两个市场主体,商家贪图一时之利坑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不但使自身的品牌形象毁于一旦,还会导致消费者对家居建材团购活动的信任度降低,阻碍行业的整体发展。
团购现纠纷网站要担责今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络交易者、服务者、参与者的权利义务等均加以规范,组织团购的网站需要在国家工信部备案,商品经营性网站还需在国家工商部备案。因此由网站发起组织的团购活动在出现纠纷时,网站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家居建材团购行为。要等到整个网络环境及网络立法逐步规范以后,家居建材团购才有可能得到规范和监管。目前团购领域还是以行业自律为主。应该说,家居建材团购领域告别无序混乱的竞争局面,还有待时日。希望有关部门或协会能够尽快采取措施来规范和监管团购市场。
很多在参加活动之前都要向组织方报名,填写自己的一些详细资料,但过后收到的短信和电话会很多,但都是一些装饰公司或者一些其他的垃圾信息,这就是组织方把自己的资料泄露了。越来越多的组织方为了提高自己的盈利,向商家收取越来越高的展位费。材料商在短短的一两天之内要将这些成本回收持平的话得需要卖出多少产品?羊毛出在羊身上,材料商赚的钱还是要从消费者口袋里面拿。为了吸引消费者,增加噱头,打着“厂家直销”、“总裁签售”等一些幌子,将真实的集体砍价的活动变成了商家与组织方自己表演的舞台,对产品的一些缺点、弊端避而不谈,尽可能夸大优点,吹嘘根本就不存在的性能。
有的商家为团购活动还另外定制品质相对低的产品,以次充好、以降低产品成本,用尽一切手段忽悠着消费者下单,造成不理性消费。另外,组织方对消费者承诺的服务和材料商实际兑现的服务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售后服务承诺不兑现、不及时、不完善,出现售后问题将会相互推诿。所以我们在参加团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团购陷阱,我们要记住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很有可能就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