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建材保修难 消费者售后维权无门路
家具建材保修难,消费者售后维权无门路:昨日在装饰网的一个论坛上发出这样一则帖子,“买家具时合同上的保修期是3年,厂家承诺保修期内免费全保。然而出现问题时,厂家先是推脱非质量问题不免费保修,后又以免费保修只针对家具板材本身,不包括零部件为由,拒绝免费维修,这应该找谁处理呢?”一时间,个网友众说纷纭。
家具保修期和保修范围往往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不少家具企业对承诺的家具免费保修做出了种种限制,让家具保修成为一纸空文。据调查发现,家具保修陷阱多,保修条件苛刻成为家具行业顽疾。
规范缺失难鉴定
“家具标识不清,不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容易导致消费者操作不当,但同时产品本身质量、安装行为等方面的原因也难以界定,致使消费者的售后维权难以实现。双方经常陷入互相推诿的状态,纠纷无从解决。”而目前国家对于家具、建材产品并无统一的保修规定。
家具保修问题多
由于国家标准规范缺失、市场监管不够完善。不仅保修内容有限制,质量问题的鉴定也存在问题。家具出问题后商家派人检查,结果也是商家说了算。而质检机构的费用并不便宜,如果鉴定结果非质量问题,费用由消费者出,花一笔冤枉钱不说,问题更得不到解决。
同时,一些家具生产厂对保修的条件十分苛刻。比如家具上的划痕、污迹等不在保修范围;实木家具因含水量变化出现了变形现象,也不保修。此外,“人为损坏”是众多家具品牌都设定的非保修范围,但“人为损坏”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却没有一个品牌说得清楚。
承诺需由合同制约
市家具协会的负责人表示,造成维权难的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商家承诺全保修往往是口头上,没有体现在合同上。
对此,装酷网小编走访了多家家具品牌,当小编要求将全保的细则加在合同上时,销售人员却告诉小编,合同只能按照统一的样式签订,另加条款不符合规定,鉴定机关也不一定承认。然而,据市消协的负责人分析说,“这种说法是商家逃避售后行为的一种误导消费者行为,买卖合同不仅可以在该合同内增加条款,甚至可以另写一份附件,都具有法律效益。在此提醒消费者,应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签订合同时,要将厂家的口头承诺落实到书面,并保存好相关的合同、发票、售后服务单据、发货单等证据,日后若出现纠纷,有据可依。消费者可与商家协商解决,进而向卖场、消费者协会求助,向法院寻求解决。”
因此,消费者在买一些高档的家具时,要在保修方面一定要和商家好好谈谈,而且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还必须要书面上的,做到事后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