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质量黑榜看家居行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年底将至,回顾2010的家居企业却是一片狼藉,质量黑榜让人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10年10月份,媒体关于家居企业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相关报道超过500条,涉及企业数千家,黑榜上的企业有叫不上名的小品牌,也不乏国内知名品牌。
产品质量是家居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要以用户的需要为标准,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而“质量门”的出现则给企业形象大打折扣,企业要生存发展,不积极的应对质量危机,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对存亡起到非常恶劣的影响!
大型企业的代表——宜家产品质量问题曝光
案例一:消费者陈某在宜家家居(查看地图)购买了JAPPEN书架搁板及螺栓等商品,并在书架搁板上放置了元钧三足炉、香红木福禄官、粉彩老寿星等古玩、瓷器。几天后,搁板突然脱落,导致陈某放置在书架搁板上的古玩物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双方未能就赔偿事宜达成协议,陈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宜家家居赔偿损失。评估结果显示,被损坏的古玩、瓷器等财物价值124653元。法院判定,宜家家居承担八成责任,陈某承担二成责任。
案例二:某网友前段时间在宜家买了一个价值999元拉克书架,并在书架上边摆放了画册,没过几天书架隔板就崩塌。他打开一看,发现原来是很薄刨花板在一堆纸的外边包了一层。隔板长度110厘米,中间没有任何承重及加强结构。销售人员坦言书架的层板是以刨花板内夹纸板而成。宜家其他品牌书柜的层板构成都是如此。他们称这种板为“蜂窝板”,一般是上下由两块薄的刨花板组成,中间部分则是用特殊处理过的硬纸板弄成犹如蜂窝一样的多个六角形的结构拼合。这样的板较大承重量不能超25公斤,因此小孩是不能在上面爬上爬下。
小企业的命运——质量门可能让小企业迅速消亡
众所周知,珠江三角洲、长三角地区、中西部一带是家居企业产业密集的地方,众多的中小型家具企业聚集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家具产业基地。产业基地的企业呈现作坊式生产、产品质量较低、附加值小的特点,作为家居行业的生产制造发源地,他们不大品牌的影响,短期的销量提高成为其衡量好坏的标准之一,产品质量自然得不到绝对的保证,因此来自产业集群地的产品质量问题占据整个不合格总额的40%左右也不足为奇。但是作为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小作坊,抗拒大风浪的能力自然会比大品牌弱,如一味的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体弱的或将得到的下场是“速死”!
质量黑榜引家居企业生存思考
生产型家居企业或者大卖场在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这就需要企业在生产和监管过程中加强质量的把关,把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降到甚至是消灭为零。一旦出现问题,不要一味的回避或者试图掩盖事情真相。出现问题的企业要顺利发展,需要做的事情无非以下几件:产品全面召回,实施下架处理;赔偿受损害消费者;通过媒体公开道歉。而不是那些治标不治本的掩盖事实真相的处理方法。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要有核心的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除了产品质量以外,企业价值观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要素。价值观体系是可以持续长久存在的,所以核心价值观是支撑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在面对已成事实的危机之后,企业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公司接下来的举措。再回到质量黑榜的问题上,是逃避?是推卸?是掩盖?还是用于担当,敢于承认?是价值观问题,同样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